在工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多级BOM(物料清单)管理是绕不开的"硬骨头"。从设计到生产、采购再到售后,BOM表贯穿全链条,一旦层级混乱、编码错误或版本失控,轻则延误交期、成本超标,重则导致客户流失、品牌受损。BOM(物料清单)是最基础的数据结构之一。它不仅关系到设计,还直接影响采购、生产、库存、成本、售后——可以说,谁掌握了BOM,就掌握了制造的"神经中枢"。
但在很多生产型外贸企业,BOM表却成了项目混乱的源头:层级混乱、物料重码、版本打架、改了没人知道,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……这些"老毛病"的背后,其实是一个更大的问题:没有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机制。
BOM不是越详细越好,而是越贴合制造越好
很多企业在做BOM时,把所有细节都一股脑塞进一张表,结果造成:
●层级过深,生产指令难拆解;
●成本核算不清晰;
●一张BOM,看的人越多越"晕"。
外贸ERP软件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制造流程,灵活设置多级BOM结构。比如:
●电动自行车企业:电池模块、控制器、电机等作为独立子BOM;
●家具出口企业:板材、五金、包材按模块管理,清晰对应每一类工序和供应商。
最终实现的效果是:设计更高效、采购更精准、生产更可控。
编码混乱是死穴,统一标准是起点
"同一个物料,不同人叫不同名字",这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开端。
ERP提供一物一码机制,从源头统一:
●自动生成物料编码,避免重复;
●支持自定义编码规则,兼顾企业习惯与系统规范;
●编码变更有记录,支持全流程追溯。
只有物料编码稳定,BOM才能跑得动,整个生产、采购、成本系统才能闭环运转。
设计BOM≠生产BOM,靠"流程"打通中间环
设计部门导出的BOM,如果不经过审核就流向生产,会发生什么?
●物料不全:设计只画图,没管怎么装;
●工序遗漏:生产不知道先做哪步;
●信息割裂:计划排产、采购跟不上。
在外贸ERP软件中,企业可以设置设计BOM转生产BOM的审核流程,由技术、工艺、物控............. 原文转载:https://fashion.shaoqun.com/a/2158790.html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