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几天,我一个做电商的朋友慌慌张张地给我打电话,说收到了税务局的短信,提示申报数据与平台报送数据不符,让他赶紧核实更正,否则过了征期就要收滞纳金,吓得他以为自己要面临巨额罚款。其实,收到这类短信的可不止他一个。不少电商商家都在10月26号晚上收到了内容相似的短信:"您申报的今年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,少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收入金额。请您进行核实确认,如属申报错误,请及时进行更正,以免征期结束(10月27 日)后更正申报产生滞纳金。"一时间,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,各种猜测和疑问层出不穷。

差异产生的三大"幕后黑手"
仔细分析下来,申报数据和平台报送数据产生差异,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。
1、收入确认口径不同
收入确认口径不同是一个常见的原因,平台在报送数据时,通常采用总额法核算 ,这意味着它包含了商家的净结算款以及扣除的佣金、手续费等各项费用。而有些电商商家在申报纳税时,采用的是净额法,只申报了自己实际收到的款项,将佣金等费用剔除在外。就拿服装电商小李来说,他在某平台上销售服装,三季度平台显示的总销售额是100万元,其中包含了10万元的平台佣金。平台报送税务机关的数据就是100万元,但小李在申报时,只将扣除佣金后的90万元作为收入申报,这就导致了申报数据和平台报送数据出现10万元的差异。
2、刷单或虚假交易作祟
刷单或虚假交易也是导致数据差异的重要因素。在电商行业,刷单现象并不少见,很多商家为了提升店铺排名、销量和好评率,会进行刷单操作。平台在统计数据时,会将所有的交易流水都记录在内,其中就包含了这些刷单产生的虚假交易数据。而商家在进行纳税申报时,通常会将刷单收入剔除,按照真实的销售收入进行申报,这就必然导致两者数据不一致。
3、时间口径的"小误会"
时间口径的差异也会造成数据不一致。不同的平台确认收入的时间有所不同,抖音、快手等平台一般是以结算数据报送,天猫淘宝则是以买家确认收货数据报送。而电商商家申报的数据,有的是按订单发货时间确认收入,有的是按买家确认收货时间,还有的是按收到货款时间确认。在临近申报期的时候,几天的时间差就可能导致数据出现差异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