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9日星期三

万圣节海外红人营销的“反套路”:用反差感塑造品牌记忆点

每年万圣节,品牌营销的主题似乎都逃不开"恐怖"、"搞怪"、"装扮"等固定套路。然而,当所有品牌都在争相扮鬼、拼创意时,真正能在海外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的,往往并不是"更吓人"的内容,而是"更出乎意料"的内容。

尤其对于那些与万圣节毫无关联的品牌——例如家居、母婴、美妆、健康等品类。若能在节日氛围中通过反差感打造记忆点,不仅能刷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,还能展现出品牌的独特调性与创造力。本文Nox聚星将和大家从反差感的逻辑出发,探讨品牌如何借助海外红人营销,通过创意策划与内容反转,打造独特的万圣节传播势能。

一、打破"节日框架",用反差感制造视觉冲击

传统万圣节营销的核心是"恐怖氛围"与"节日装扮",但对于非节日类品牌而言,强行套入恐怖元素往往显得生硬。此时,"反差感"成为突破口。

与海外红人合作时,品牌可以反向思考:如果大家都在"吓人",我是否可以"治愈人"?如果全网都是暗黑风,我是否可以主打"温馨感""安全感""反恐怖气质"?

例如,一个母婴品牌可以邀请生活类红人发布"孩子第一次打扮成小怪物但依然可爱的温馨日常",一个家居品牌则可以通过"万圣节后的温暖收尾"主题,传递"家是最安心的避风港"概念。

这种视觉和情绪的反差,不仅能让内容从"恐怖海洋"中跳脱出来,还能借助红人的真实表达,强化品牌的温度与独特定位。

二、情绪反差:从"吓人"到"治愈",激发共鸣记忆

万圣节内容往往聚焦于刺激、猎奇与娱乐,但品牌完全可以通过情绪反差来创造更深层的共鸣。

海外红人擅长以情感为纽带,他们可以用"反套路"方式让品牌内容更有人味:

从惊吓到温暖:红人可以展示"吓完一整天,终于回到家的放松时刻",自然融入家居、香氛、护肤类产品;

从恐怖到童真:母婴红人可以演绎"孩子版的万圣节快乐",展现天真无邪与节日氛围的对比;

从狂欢到治愈:健康或运动品牌可以强调节日后"身心修复",倡导"理性节庆"理念。

这种"反差式叙事"通过情绪转化,令观众在轻松或感性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记住品牌,而非单纯的节日符号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