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0日,京东集团正式宣布通过子公司向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发起自愿公开收购要约,以每股4.6欧元现金收购其全部流通股,交易估值高达22亿欧元(约185亿元人民币)。
资料显示,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消费电子零售品牌,在欧洲11个国家运营着1030家实体门店,雇佣员工约5万人。
消息公布当日,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Ceconomy股价应声上涨6.8%,而京东港股则下跌超2.5%。
这起中国电商在欧洲的最大规模收购案,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从轻资产试水转向重资产深耕的关键转折。
第一部分:从曲折谈判到战略联姻
这场震动欧洲零售业的收购始于今年7月24日。当日,Ceconomy发布公告证实正与京东进行深入谈判,京东拟以每股4.60欧元现金发起公开收购要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京东第二次向Ceconomy伸出橄榄枝——2023年双方曾进行并购谈判但未果,2024年初京东转而洽购英国电子连锁Currys同样以失败告终。
与以往不同,此次谈判迅速取得突破。仅一周后,7月31日京东正式宣布收购决定,并获得Ceconomy四大股东Haniel、Beisheim、Freenet和Convergenta的明确支持,这些股东已签署承诺接受要约,涉及合计31.7%的股份。
作为Ceconomy创始家族的投资公司,Convergenta在出售3.81%股份后仍将保留约25.4%的股权,成为京东的战略合作伙伴。
Ceconomy自身背景深厚。该公司前身是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旗下消费电子业务板块,2017年分拆独立上市。
尽管近年来面临电商冲击,2025年第一季度其调整后息税前利润(EBIT)仍实现66.6%同比增长,达1000万欧元,在疲软市场中连续第九个季度保持盈利增长。
根据交易条款,收购完成后Ceconomy将保持运营独立性,人员、员工协议及办公地点均无调整计划。京东承诺保留当地独立技术架构,Ceconomy首席执行官Kai-Ulrich Deissner对此评价:"这正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"。
收购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。
第二部分:京东出海的"重资产"豪赌
京东此次收购绝非偶然之举,而是其国际化战略全面转向"重资产本地化"的关键落子。在过去11年出海征程中,京东经历了反复试错与战略摇摆。
自2014年刘强东宣称"国际化是内心最后一个梦"以来,京东国际业务历经六任负责人,没有一任任期超过两年。
业务模式在B2B与B2C间多次切换:从............. 原文转载:https://fashion.shaoqun.com/a/2224791.html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